如果要問我《戰鬥天使-艾莉塔(Alita: Battle Angel )》這部片
到底好不好看……田木子會說:
「當看到凱莉(電影中更名成艾莉塔)使出機甲術時,
心中真的是無限膨派」,
但是隨著劇情發展,就發現這部犯了很多改編作品的問題:
「太多劇情轉折借由角色口中說出,而不是用演的。」
儘管看得出來導演頗有雄心…把幾段重要的故事融和,
然而,受限電影時間,角色的內心終究很難細膩呈現。
所以看完的當下,腦袋中浮現的是凱莉那強悍的身手,
而不是原作中那殘酷又美麗的SF世界。
娛樂有餘,韻味不足。
※
看了電影後,田木子忍不住把家裡的《銃夢》、
《銃夢Last Order》拿出來複習,
所以以下探討一定會觸及原作跟電影內容。
介意被雷劇情的朋友,就別看了吧。
※
【你的名字:凱莉?陽子?艾莉塔?】
《銃夢》的女主角,當然是我們的最強合成人-凱莉,
在漫畫中,之所以取名凱莉,是因為伊德醫生一時想不到名字,
就把附近的母貓名字拿來用(真是方便主義)。
那…..為什麼電影取名「艾莉塔(Alita)」呢?
電影中設定是伊德過世愛女的名字,推回原作,
田木子猜可能是取自《銃夢》第九集中,
鐵士代諾讓凱莉陷入「對自核夢」的橋段。
簡單來說就是動漫中常出現的「幸福幻覺」,
讓主角深陷最想待的時光,進一步喪失戰鬥意識。
在這樣的想像世界中,這次凱莉被叫作「艾莉塔」。
有趣的是,在這個世界中,
鐵士代諾跟伊德一起保護文弱的凱莉,
甚至鐵士代諾難得想放下一切俗世的追趕,
認真考慮過一個平凡但幸福的生活。
老實說田木子一直懷疑鐵士代諾讓凱莉做這個夢,
裡頭根本參雜著他自己的期望。

除此之外,凱莉身世的複雜讓她不只有一個名字,
凱莉這個名是伊德起的,在她被銷毀前,
真實身份是火星機甲術的傳人,
當時她的名字是「陽子」,
因為其單純狠辣而有著「剃刀陽子」的稱號。
而凱莉從小玩伴,同時是目前最新進度《火星戰記》中的宿敵,
名字是「艾莉卡」,跟「艾莉塔」不一樣喔。
(雖然田木子一時之間也搞混了)
所以整體來說,前半身世叫陽子,
後半身世才叫凱莉。兩者都是她,但還是有微妙差異。
誰才是真正的凱莉?也是漫畫中探討的一個有趣主題。

※
【電影與原作:電影中把三大段劇情融合在一起】
很多看過原作的朋友,看過《戰鬥天使:艾莉塔》後都會覺得……
「好像該點到的部分都有點到,但劇情就是哪裡怪怪的。」
會有這樣的感覺一點都不奇怪,因為電影真的是每個都抓一點……
原作的故事是-
「凱莉當賞金獵人」→
「馬卡克篇(對決吃鱉換狂戰士體)」→
「尤浩(雨果)篇」→
「死亡球賽篇(凱莉認識一生標竿傑秀皇)」→
「沙勇(臉被凱莉削掉的賞金獵人)篇」→
「凱莉幫沙雷姆辦事的Tuned篇(電、侯基亞、傑臥士)」。
但電影改編成尤浩一開始就對凱莉有好感,
馬卡克變成沙雷姆的狗,凱莉莫名其妙就跑去參加死亡球賽。
所以電影變成「尤浩跟凱莉的男女私情」+「馬卡克的挑戰跟武戲」+
「死亡球賽的速度感」。
這樣的安排當然有其商業考量,但缺乏合理銜接的扎實度,
變成每個部份都參雜一些,節奏尚算通順,可是時間限制下,
電影後段就像趕火車一樣,沒有原作那種激盪讀者的感動。
凱莉前一秒剛裝上狂戰士體,下一秒就說要去參加死亡球,
觀眾:??????(黑人問號)
有些角色要是多花10分鐘描寫,結尾那種無奈與殘酷的深度,
恐怕會完全不一樣。
※
【原作電影比一比:尤浩、傑秀皇與貝克塔】
《銃夢》中有著諸多充滿張力的橋段,
而推動這些劇情的,絕對是木城筆下描寫深入的角色。
田木子就算現在從書架中信手翻來,
還是覺得這些角色栩栩如生,
很難想像這是近30年前的創作。放到現在完全不老氣。
不過原作跟電影終究有改編上的差異,
以下我就尤浩、傑秀皇、貝克塔做個比較。
老話一句,原作真的是神作,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看。
「尤浩(雨果)-廢鐵鎮的代表悲劇角色」
電影中承襲尤浩「器官強盜」、「一直想回沙雷姆」、
「跟貝克塔合作」的設定,
但這樣的做法對尤浩這角色的描寫是非常表面的,
好像尤浩就只是一個有點良心又想往上爬的平庸小角色。
其實,木城筆下的角色,
都常常有「突破界限」跟「爭取自由」的性格,
尤浩亦然。
原作中的尤浩,本來是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生活,
跟大哥大嫂一起住,大哥是工廠技師,
而且對於未知充滿著好奇,於是他起了一個神奇的想法-
「利用熱氣球觀察沙雷姆」。
遺憾的是,大嫂最後出賣了大哥,
尤浩受不了巨變,因此逃家,
自此淪落成街頭小混混。
從此以後,沙雷姆就變成尤浩心中一個矛盾的存在,
沙雷姆是無法想像的「上流世界」,尤浩無論如何也想上去看看。
但沙雷姆也是害死尤浩大哥的元凶,
那種矛盾讓尤浩就算不擇手段也要跟貝克塔合作。
所以原作中的尤浩無心於男女私情,他想要的只有一件事-
「存夠錢回沙雷姆」。
電影中就很像老美YA片那樣,受女主角吸引的男主角……
自然沒有辦法把尤浩-
「我無論如何也要上去沙雷姆」的執著表現出來,
而這樣的「執念」被沙雷姆輕易摧毀的震撼感,
當然也激發出不來。
說穿了,木城想以尤浩當作廢鐵鎮典型的悲劇呈現,
當活下來都很辛苦時,誰有餘力去面對愛情呢?

除此之外,電影中因為新增了「千蓮」這個角色,
所以醫治尤浩的戲份就落在她身上。
但漫畫是凱莉急中生智,用真空管維持尤浩的生命。
電影中則變成千蓮想到自己的女兒-心生同情,
所以改由她出手。
不過,只看電影的觀眾或許會覺得…「沙勇發現了甚麼?」
或是懷疑「千蓮做了甚麼事」。
反不如漫畫的安排乾淨洗練。
這段田木子還是覺得原作的安排好些。
好萊屋電影難免有男女私情的戲份,畢竟方便觀眾移情,
但電影這樣的安排卻因而喪失了很多衝突點,蠻可惜的。
※
「傑秀皇-凱莉一生的標竿」
在電影中,傑秀皇只是稍微秀一下他的戰甲,
以及其金髮造型。如果真的有第二集,
可能就是以「死亡球賽」當主軸吧?
《銃夢》中深具魅力的角色並不少,
而傑秀皇絕對是其中最璀璨的流星之一。
為了成王,他付出了所有的一切,
也是早期唯一扎扎實實,不靠花招讓凱莉折服的對手。
雖然後續劇情發展到上宇宙,各式各樣妖魔鬼怪紛紛出籠,
傑秀皇的能力擺在這些高手面前,當然不足一哂。
但傑秀皇強的是氣度,他讓凱莉認識到「尊嚴」。
就算肉體消失,
他依然活在凱莉心中,不斷鼓勵她去看看自己無緣看到的世界。
凱莉在碰到傑秀皇前,就只是一個身手矯健的鬥技者,
遇到傑秀皇後,她才轉變成一位真正的戰士。
(當然之後凱莉強的跟妖怪一樣就是後話了…)


如果電影真的演到第二集,如何詮釋傑秀皇真的讓人期待啊!!
※
「貝克塔-沙雷姆與廢鐵鎮的掮客」
電影中,貝克塔幾乎沒甚麼特殊的表現,
只是鐵士代諾(沙雷姆)操縱的對象,很樣板的反派。
田木子忍不住要幫他辯白一下,原作完全不是這樣!
原作中貝克塔同樣是介於沙雷姆與廢鐵鎮的角色,
儘管是黑道掮客老大兼廢鐵鎮的實質控制者。
但「壞的很有人性」。他個人非常欣賞尤浩,
所以想藉由近乎不可能的開價勸退他,
並讓他擔任自己的左右手。在《銃夢LO》中,
傑臥士想要蓋一座連結兩個世界的高塔,
貝克塔也知道傑臥士是鐵了心要做。
卻還是刻意刁難傑臥士。
凱莉參加【森羅天頂武道大會冠軍賽】時,又幽默的跟傑臥士對賭。
所以貝克塔在原作中是有他的定位跟趣味之處。
電影雖然保留設定,
卻讓他成為鐵士代諾呼來喚去,隨時可操控的人偶,
又很輕鬆的被凱莉幹掉,
說實在,是可惜了貝克塔在劇中豐富的人性。
附帶一提,原作中的貝克塔不但沒死,
目前仍然在廢鐵鎮逍遙的過活呢。

※
其實這篇文章寫寫改改,中間又放了一段時間。
再回頭去想,只覺得電影的聲光效果以及武打外,
似乎沒有甚麼深刻的東西留在心中。
儘管導演看起來野心不小,似乎是把目標放在「三部曲」,
不過照目前日本跟大陸都上映的累積票房來看,
大概只到「勉強打平」的階段,搞不好還會小賠呢…
但這樣的結果,也不算冤枉它。
整部《戰鬥天使:艾莉塔》給田木子的感覺就是…
「沒有把一個好故事用心講好」。
電影的技術不斷進步,
但「說好一個故事」,似乎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件困難的事呢。